2007-01-22

北大社会学方法论讲义 第三讲 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


一、后实证主义                 
传统社会学实证主义方法论:由孔德开创,迪尔凯姆发展完善。
科学哲学的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维也纳学派,在20世纪前期占主导地位。20世纪后期,波普尔证伪理论、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科学革命论”和“范式理论”。将后实证主义引入社会学的代表人物:布东、亚历山大、瑞译。
主要观点:A.承认理论的历史性、发展性、相对性。B.社会科学研究中种种方法都有合理性和局限性,承认方法的多元性。研究方法因具体课题而定。C.理论多元性:视角、形式、观点的多元性。80年代以后,后实证主义逐渐在西方社会学方法论中占据主流位置。其特点是:承认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本质区别、承认社会理论的历史性、相对性。但又坚持实证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1.坚持科学主义的知识观,即将人类知识区分为思辨哲学(形而上学)、经验科学、常识(事实描述)三种类型。2.坚持实证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二、新韦伯主义(新人文主义)
80年代后期兴起的欧洲社会学理论方法论新趋向。传统人文主义(反实证主义)是以韦伯、舒茨等人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受当代哲学的解构主义、话语分析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但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学派。他们的共同点是反对实证主义的“本质”观和“深层结构”观(与此相对的是“小事件因果性”和“表面效果”观)。
他们分别强调:1.社会的生成性。Elias认为社会不是一个静态的实体,而是不断形成、不断变动的形态(figuration)。社会研究应注重过程分析。2. 实践理性。布迪厄(Bourdieu,1977)认为人们的社会行动不是依据理论家所概括的普遍理性,而是依据具体场景中的实践理性。实践=[(惯习)(资本)]+场域 3.日常生活的运作和整合。洛克伍德(Lockwood,1964)区分了系统整合与社会整合。社会整合指日常生活中的秩序和关系的形成。福柯(Foucault)分析了日常生活中的权力运作。
三、批判诠释理论:
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被称为“用历史诠释学观点考察真理”的里程碑。
哈贝马斯(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的著作《沟通行动理论》将批判理论与释义学综合,称为”批判的诠释学”:(1)强调反思与批判,对现存社会的不完善之处加以不断改造。(2)强调通过“非强制的沟通”达成共识。当代社会,不同文化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为重点。
四、后现代主义     
80年代在文化、文学领域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潮,极大影响了人文社会科学。80年代后期开始影响社会学。主要观点:(1)反对研究主体和客体之分。(2)反对现代科学的时空观,反对现存的以整体观对时空、对历史的认识。 (3)反对现代科学的真理观:如福柯认为真理(知识)是一种“权力”,是对弱者的压制。(4)反对表象和本质二元论,强调差异性、独特性。(5)反对实体论,认为社会现实是虚构的,是因人而异的,与个人精神活动相联系。
在社会研究方法论上强调个体的认识论、强调研究方法的多元性、主张相对主义和本土论(强调各民族和文化的差异性)。
参考书: 
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译林出版社,2001
研讨课题目:
1.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主要异同点是什么?它们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有何影响?
2.各种方法论观点的主要争论集中在哪些方面?它们的实践意义是什么?它们对社会学研究有何影响?

2007-01-22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