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社会学之自我意识、潜意识与多重人格
原文地址:http://qixianglu.cn/20090414080940.htmlforcode:又是凌晨五点多醒来,大脑在自动运行,并不受我意识的控制(其实"我"在刻意放任),似乎我的自我意识(核心人格)不过是大脑这个硬件平 台上运行的若干个操作系统中的一个。当我睡着的时候,白天里主宰了大脑90%以上计算能力的自我意识(核心人格)这个操作系统处于休眠状态(进行信息处理 存档和物质补充),而我的潜意识、我的其他未整合到核心人格体系中的人格以及我的本能开始获得了更多"计算资源",纷纷活跃起来。
躺在床上,开始回想起我读研的初衷:研究计算社会学。回复:计算社会学(与jake讨论)、计算社会学(在豆瓣网社会学小组的讨论),等等。
其实forcode所谓的计算社会学与国外的Computational Sociology并不是一回事。forcode的意思是把人类比为一台电脑、把人类社会类比成计算机网络、社会交往类比为计算机通讯,通过类比计算机和 网络这种人造物设计中的某些理念,可以获得对人与人类社会更加深刻有趣的一些启发。而国外的Computational Sociology主要是用模拟仿真的方法来研究社会这个超复杂系统。由于名字被别人先用掉了,forcode或许应该换一个名字才好,呵呵。比如叫做计 算机社会学(Computer Sociology)?这个名字不够严肃,有点搞笑。或者叫做"程序社会学"(Program Sociology)?程序一词容易让人误解为办事程序?或者误解为要研究软件对社会的影响?想来想去,还是"计算社会学"最能表达我的本意。
下面是forcode从我所谓的"计算社会学"角度对似睡非睡状态中大脑自动思考运行这一现象进行的一些思考和想象。forcode不是学心理学的,所以 对于心理学的已有研究知之甚少,只是很久以前读过一些入门读物,基本上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阐述,不过想想早期的那些心理学家,其实也不过是随心所欲地 根据自我体会与感受进行想象,也就不担心被学院派说成是"民科"了,我虽然借用了心理学的名词,不过是为了表达我的一些思考罢了,如果我的所指与学院派的 所学不一致,就宽容些吧!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也方便自己深入思考,给每一块内容加了粗体字的小标题。
本能
本能可能是人脑意识体系中最底层的操作系统,因为本能是由基因决定的,在人格和潜意识等系统尚未发育之前就存在于婴儿的头脑中了。
如果一定要类比PC机,本能类似于BIOS程序,已经固化在硬件中的程序,用于驱动一些最底层的硬件:在PC机中,BIOS里可以设置启动顺序、电源、运 行模式等等;在人脑中,本能设置好了基本驱动系统和行为模式:食欲(维持进食、补给能量)、性欲(维持繁殖)、自保(趋利避害的应激反应)、基本的好恶 (比如喜欢甜食不喜欢苦食)、基本的移情能力、以及整个感官体系的底层反应模式(比如自动闭眼的反应模式)。
人格与自我
人格及其他边缘人格、自我意识、潜意识可以看作是人脑中相对独立的一些操作系统,在人格发育早期,人格具有较强可塑性,人脑内存在成千上万的人格因子,每 一个人格因子都是在某一次思考或经历中产生并经过修正或强化的感受和反应模式(包括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但是某些人格因子会由于多次强化而在人脑中获得 更多的优先权,从而获得更多计算资源。
经过十几年的学习生活,大脑中某些反应模式被无数次强化而形成了类似"信念"的自启动模式,逐步获得了最多的大脑计算资源,这个"人格因子"就在"经历"这个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下优胜劣汰进化成为最核心的人格因子——核心人格。
在早期,这个核心人格尚不能完全控制大脑里的其他人格因子与本能,个体可能表现出一些自相矛盾或冲动的行为,比如,儿童尚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食欲、多动 症等等。青春期之后,核心人格会有一次突出的自我确认过程,核心人格会因为与其他个体的通讯反馈(交往)而得到自我意识的接纳。"自我"会逐渐认同"核心 人格"(自我不认同核心人格将导致心理危机,有可能造成自杀或彻底改变),"自我"与"核心人格"实现一体化,并且渴望得到外界认同,尤其性欲与求偶冲动 的发展,会吸引"自我"("核心人格")很大的注意力。
潜意识
在人格与自我的发育过程中,被淘汰的人格因子并没有彻底消失,只是能够获得的计算资源受限,只有在"自我"(即核心人格)处于休眠状态时才能获得一些计算 资源,并且可以从"自我"这个操作系统中抽取某些信息,用于计算。"非核心人格因子"会特别留意那些引起"自我"焦虑的信息,很多这类焦虑可能与本能欲望 和恐惧有关,因为儿童早期经历所遗留下的某些人格因子(反应模式和思维模式)与本能欲望和恐惧有着更密切的关系。
自我与潜意识的来源
本能内置了基于"刺激-反应"的自编程能力,能够对外界刺激进行回应,并且基于移情能力、好恶、欲望和底层反应模式对刺激感受进行分类并修正或强化特定的反应模式(编写了新的代码)。
人脑是一台自编程的机器,在本能的基础上,每一次经历(既可以是某个感受,也可以是听到某一句话或其他感官捕捉到的某一个信息)都会在人脑中留下一些代码,这些代码可能自相矛盾,会相互竞争、优胜劣汰、演化出某些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所以,经历就是"财富",任何经历都会在人脑中留下代码,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
阅读、说话、观察都是一个编程的过程,人类社会中,编程无处不在。宗教领袖的一句话,就是一个输入指令,可以启动无数信徒已经内置好的"人格因子",传教 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编程的过程,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编程过程。从这个角度看,任何一篇好的文章、一本好书都是一个精美的程序。
为什么人可以被催眠被洗脑?因为只要长期控制了信息的输入,反复灌输和说教,受众大脑中的某类反应模式就会被强化,获得越来越多的计算资源,甚至成为不受意识控制的"开机自启动"程序。
所以,从编程的角度来看,人类的语言本质上就是一种编程指令。
但是,自我(核心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信息的输入,某类人格特征的人(比如逆反心理特别强的人)可能会歪曲所有输入大脑的信息,使得催眠和洗脑很难 达到目的。这种情况下,对其核心人格进行摧毁式打击有可能彻底改造其人格体系,让本能或潜意识里的其他人格因子获得再次发育的机会。文革中对很多知识分子 的改造,的确摧毁了很多知识分子的人格。
人脑操作系统的特点
人脑的操作系统概念与电脑的操作系统概念可能不太一样,尽管也有嵌套的层次性,但是却同时可以运行多个操作系统,而且多个操作系统可以相互通讯读取对方的数据,这有点像是虚拟化的概念。
1 条评论:
我一直在想,人格是由什么定义的呢。
对于一具人格来说,可能的输入、输出空间是什么呢?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