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29

“理发店调查”田野日记

"理发店调查"田野日记

学号:10631052    吴锋

 

我总是在怀疑这样的调查有什么意义,无非就是把调查的流程走一遍,锻炼一下我们做调查的能力吧。社会学所研究的,总是一些弱势群体,因为强势群体是不会接受你的调查研究的,而这个社会上起主导作用的是那些手握经济、政治权力的老板、领导,对此,中国的社会学界基本上是无所作为的吧 , 对弱者的研究不过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西方社会学界或许有对于贵族、精英的研究,这种研究基本上也是靠第二手资料,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只能去调查研究那些弱者——无权者,我总是在怀疑,除了记录一些平凡生命的平凡生活之外,社会学还有什么价值呢?说到记录生活记录历史,文学、媒体和历史学家已经做得够好了。我们似乎总是想要努力寻找这种调查的意义,用各种专业名词来装点门面,以为我们发现了什么重要的东西,这样,我们可以安慰自己,我们在做着有价值的工作。

我们调查的是大学城理发店唯一的一个员工,他是广东人,他家条件在当地农村还算不错,他的理想是留在深圳,成为深圳人,我们问他怎样才算是一个深圳人,他说,在深圳买了房子才算。在深圳这个流动人口占大多数的特区里,对多数外地人而言,没有深圳户口并非让他们认同深圳的一个障碍,决定身份认同的政治性因素的作用在消退,而经济性因素对于身份认同起到了支配作用,对很多外地人而言,在一个城市拥有了房子这样的不动产才算是成了堂堂正正的城里人。这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人即使在房价如此夸张的年代里依然执着于一定要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了,因为城乡二元的体制让来自农村的多数外地人面对这个城市没有归属感,他们需要拼命奋斗来供一套写着自己名字的住房,这种对房子的执着是非理性的,因此,是无法用经济理性的逻辑来理解中国房价的飙升的。如果这套逻辑可以成立,那么,我们可以预计,只要房子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关联没有打破,那么这种非理性的房地产热的庞大需求基础就将持续存在,从而支撑着高不可攀的房价持续走高。

我们的调查对象并非孤身一人来到了深圳,他与他姐姐是姑姑带到深圳来的,另外,他还有好几个表哥也在深圳。言谈之中,对于他的姑姑,他非常钦羡,可以说,姑姑就是他奋斗的榜样。他姑姑学的财务,目前在一个公司做财务经理,在深圳有房有车,去年股市大涨,她炒股赚了十来万。他刚来深圳的时候曾经和他姑姑在同一个公司,他姑姑要求他在公司不要暴露他们之间的亲戚关系,但是在私下里,他认为姑姑对他很好,经常给他生活和工作上的一些指导,他经济拮据的时候给他一些钱(一两百),等等。可以想像,他姑姑是一个很有心机、很会做人因此也混得不错的一个聪明女人。他还说,他和他那些表兄弟玩不到一块,他们喜欢的东西和他喜欢的不一样,比如他表哥花了四千多块钱去河南少林寺学武术,结果没学完就回来了,他觉得不可理解。他表哥学武术,应该只是作为一种纯粹的兴趣爱好,这种爱好对于一个农村来的打工者来说,算是比较奢侈的爱好了。可见他和他表兄弟的家庭虽然关系不错,实际上还是有经济地位的隔阂。同样从农村来到深圳的一批亲戚,逐渐会发生社会经济地位的分化,而农村社会中那种传统的礼品交换维持的亲缘关系在走向城市的过程中,往往由于社会经济地位分化和地理空间的分散,变成了一种单向的礼品关系——社会经济地位较好的一方往往在亲戚关系中付出更多,穷亲戚成为了一种负担,而不对称的人际关系是难以持续的,就算在父母与子女这种单向付出中,父母也从抚养子女的过程中获得了乐趣、以及老年之后子女的情感和经济支持,从农村迁往城市的过程中,这种亲戚之间关系的变化是很有趣的问题,在中国城市人生活里,这应该也是一个颇为普遍的问题。

回到开头的怀疑:社会学调查的价值何在?实际上,是无法否认对普通大众研究的必要性的,至少,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消费者的力量日益强大,消费者又是置身于社会关系当中的,消费本身不是纯粹的经济行动,对普通大众的社会学调查,与对消费者的市场调查具有类似的意义。对于企业而言,社会学的视野可以扩充市场调查的问题域,从而获得对消费者更加深刻的理解,制定出更加有效的销售策略。这或许是将社会学研究成果实用化的道路之一。

最新奇有趣的新技术、科幻、社会学信息:
http://www.qixianglu.cn
订阅本博客:
http://feeds.feedburner.com/woodphone
教育网BT下载博客
http://4renminbi.com/edubt
forcode科幻小说《抽水马桶的秘密》:
http://www.cmfu.com/showbook.asp?Bl_id=60008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