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5

“社会运动理论”英文文献翻译作业一


doc原文下载地址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Shenzhen2007年春季学期《社会运动理论》课程作业一


"Social Movements", by Doug McAdam, John D. McCarthy, and Mayer N. Zald, pp. 695-737 in Neil Smelser ed., 1988. Handbook of Sociology. Sage.


问题一:22表格是社会学理论建构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有效工具,下面给出了 McAdamMcCarthyZald 在文中所使用的一个22表格。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就在于阐述,对于主流理论所关心的两大研究性问题——社会运动是如何形成和出现的;又是如何得到维持和发展的?——在微观和宏观这两大分析层次上,分别有哪些理论要素或理论变量,是我们不得不加以关注的影响因子( Determinants)?请按照我在下面这个22 表中的四个象限中所给出的数字,写出你在文中所找到的相应数目的影响因子来,并用简要的陈述(Statements),对每一个影响因子和社会运动的形成和维持之间的关系做出阐明。


形成/出现 维持/变迁

II

社会运动产业:1

社会运动和国家:3

社会运动和反运动:1

社会运动和媒体:2

I

宏观政治条件:4

宏观经济条件:1

宏观组织条件:3


宏观



IV

意义和意识形态的生产:1

资源维持:1

成员忠诚感维系:1

目标和策略选择:1

社会运动的后果:1

III

微观个人因素:4

微观结构因素:4

微观





答:1、社会运动的形成和出现:

1)宏观分析:

A、宏观政治条件:存在一个无法通过正式政治途径满足其利益的团体,将政治运动作为其表达利益的手段。

a、政治机会结构:即 政治体系对特定政治挑战群体有组织抗议的接受能力和脆弱性。特定政治团体因为多数政治组织的强烈反对而被排除在正式政治参与之外,这种结构是不稳定的,随 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受到超出政府控制的经济、政治和人口过程影响,政治机会结构会起伏变化。这种政治机会的变化,既可能是自下而上的,也可以是由精英团 体自上而下发动的(比如环保运动)。

b、政治危机和旨在获得政权的政治斗争:这两种情况都为有组织的挑战者提供了政治机会。政治危机削弱了统治集团的支配地位,从而改善了所有挑战者的相对地位。

c、镇压的缺乏:该因素通常与政治危机和政治不稳定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当挑战者的地位在迅速上升的情况下,镇压集团内部成员由于害怕受到地位改善后的挑战者群体的报复而放松使用镇压手段。

d、福利国家的扩展和新社会运动:后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矛盾迫使国家对原先私人生活领域进行干预,而国家无法满足依赖于它并对物质和地位有更大需要的新地位群体的需要,后现代社会对社区的渴望、自我实现和个人满足愿望的价值观为社会运动提供了意识形态和动机支持。

B、宏观经济条件经济繁荣作为社会运动的前提条件

一、富裕社会使得通讯快速发展、知识阶层膨胀和新社会技术的发展增加了社会不满;

二、富裕社会也给心怀不满的企业家创造了尝试发展新社会运动产品的机会。

三、普遍的社会繁荣有利于为集体行动募集资源。

C、宏观组织条件:虽然宏观政治和经济过程为成功的集体行动创造了机会,但常常是人口内部结构决定了这些机会是否会被意识到。

a、生态学的集中程度:群体日常生活居住与职业分布的地理集中增加群体成员互动从而有利于招募新成员。

b、先前的组织水平:社会组织程度越高,越有可能发生社会运动。

c、与外部群体联系的缺乏:如 果与外部群体联系多且强,则该群体参与社会运动可能性减小。反之,若与外部群体缺少联系则是组织集体行动的优势。一方面,缺少外部群体的联系使之与运动目 标群体之间由于相互关系的忠诚义务而减少对抗的效应最小化,另一方面,也使得社会目标群体缺少控制社会运动的政治或经济报复手段。

2)微观分析:

A:微观个人因素:

a、心理特征:个体由于权威主义人格、渴望改变认知失调、由于孤独感疏离感相对剥夺感导致的挫折攻击反应等心理特征而参与社会运动。但Mueller 1980)和Wilson Orum1976 )认为,心理学在解释参与社会运动方面有缺陷。

b、对运动的态度:个人对运动价值观和目标的支持态度导致其参与社会运动。但Wicker 1969) 总结认为,个人对运动的态度与其是否参与运动的口头表达和实际行动之间没有稳定的联系。实际上态度对于是否参与运动还是很重要,特定态度可以排除人群中一 部分根本不可能参与运动的人。对运动持支持态度者中只有一部分会实际参与运动,因为运动的参与受到除态度之外其他因素的影响。

c、突然遭遇到的不公平事件:人为灾难、重大的法庭宣判、政府暴力等突发因素造成的不公平会增加公众参与运动的意识。

d、理性选择:该类理论认为参与者对参与运动的成本收益进行理性计算,如果收益高于成本则参与运动,反之则选择不参与。Olson1965) 认为,某些行动者选择参与集体行动是为了获得公共物品,因为是否参与运动会决定能否获得公共物品。而后续研究认为,群体的团结可能会使得参与者不顾成本收 益计算,特定环境的不确定性破坏了理性计算的基础从而增加了参与集体行动的可能性。几项大规模的成员调查表明,团结和有目的的刺激在促使自愿者参与方面更 重要,Michell1979 )认为,公共的恶有时比公共物品更能激发特定集体行动。

B、微观结构因素:

a、与运动成员原有的联系:多项研究表明,与运动成员的紧密联系成为被招募参与运动的重要原因。

b、个人参与的组织数量:个人参与的组织数量越多,越有可能被鼓动参与运动。因为和前述因素相关,参与更多的组织意味着更多的人际关系,他更可能相信运动的价值,也有更多机会了解社会运动。运动组织者往往也更愿意从现存组织中招募参与者。

c、以前参与运动的历史:以前参加过社会运动会增加将来参加社会运动的可能性,因为:

第一、以前参加社会运动获得了社会运动的经验;

第二、以前参加社会运动者逐渐被社会化成为一个运动参与者,认同这个角色,从而更可能为了确认和强化对这种角色的认同而继续参与。

第三、由于以往参与运动而投入的时间、精力、人际关系成为沉没成本,这也会促使继续参与运动。

d、生平的便利性:个人的全职工作、婚姻和家庭责任等生平便利性都会影响到其运动参与的可能性。


2、社会运动的维持与变迁:

1)宏观分析:多 数情况下,微观动员不过依靠的是非正式朋友网络、松散的运动者联盟,这些是无法维持运动的发展的,运动的发展需要依靠社会运动组织。社会运动组织面临的问 题和其他正式组织没有根本性区别。它必须与它所处环境中的其他组织(比如国家、同类组织、媒体、一般公众等)处理好关系,为了维持运动发展,它必须持续动 员成员、金钱等资源。目标和策略是社会运动组织型塑外部环境同时满足微观动员需求的主要工具。

A、社会运动产业:社会运动产业由追求相似目标的社会运动组织组成。虽然特定社会运动产业中的社会运动组织策略不相同,彼此会在资源和领导权上竞争,但也可能相互合作。 Haines1984)提出激进运动附带作用的概念,认为极端主义的出现鼓励了对温和主义的资金支持以削弱激进运动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激进社会运动组织的出现帮助了温和社会运动组织的合法化,并增加了温和派的谈判筹码。

B、国家与社会运动的关系:由于现代国家的核心重要性,使之成为绝大多数政治运动最关键的目标。运动试图影响或推翻政府,而政府则努力控制、引导、压制或推动运动。这方面的分析涉及政治社会学领域。

a、国家作为社会控制的代理者: 虽然任何反对社会运动的人(包括参与者的家人与朋友的反应)都可能对社会运动形成控制,但由于现代国家对暴力合法使用的垄断,使之成为社会控制的关键角 色。当局对社会运动的控制分两种,第一种是针对所有运动的一般政策,包括有关社团形式、税收优惠和允许的策略等政策控制,第二种是针对特定运动的控制措 施,包括控制或约束特定运动的组织、追随者和领导者。不同类型的政体有不同的一般政策,决定了特定社会的社会运动部门的规模。表面上实行民主的政体很少采 用镇压手段来维持长期社会和平,因为镇压手段可能使得原先持温和中立和同情立场的公众转而支持运动。在现代社会,政府控制社会不只有镇压一种手段,可以采 用包括税收、邮政、暗中监视渗透、设立评估公众对社会运动的漠视程度的机构等手段来控制社会运动。

b、国家作为社会运动的推动者:政 府除了通过渗透而实际推动社会运动外,也可能直接资助符合其需要的社会运动。当某个挑战群体获得政治支持,一方面它获得与政府接触的机会,并从中获得实质 性的利益。同时,也意味着政府对挑战群体越来越深入的渗透。运动不会随着其代表着获得权力而结束,相反,会发生转型。政府官员可能会从例行地给运动委托人 分配利益,或者在政府内外与运动群体协作以改变政府政策和程序。政府的不同机构和部门可能会支持特定的社会运动目标,因此,社会运动和反运动活动会或多或 少在政府允许下发生。

c、政治体系内部的分歧:最 近学界对政府与运动关系的研究聚焦于政府内部的分歧以及运动组织试图利用这种分歧。对美国民权运动的研究显示了研究不同政府部门和各地政府的相互影响对于 运动成败的重要性。在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里,立法、行政与司法部门有不同的工作程序和规范以及不同支持者。政治体系内部的分裂状态使得运动组织者可以加以 利用以合法方式推动运动目标的实现。但这仅限于非根本性的社会运动目标。

C、社会运动与反运动:由 于社会运动挑战现存制度安排,必然招致反对,反社会运动也会发展起来。反社会运动的组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初运动带来的威胁的性质与程度。革命性的社会运 动试图激烈改变政府政策或者推翻政权,这种情况下,政府本身成为社会运动的反对者。但多数社会运动并不挑战政权,其目标要有限得多。他们仅威胁到某些群体 或阶级的利益。这种情况常常是不同群体为了影响特定政策而竞争。社会运动的反对者往往来自哪些生活方式、地位和利益受到社会运动挑战的人群。

D、社会运动与媒体:运动要成功,必须在当局中获得支持、得到旁观者的同情,最重要的是要让运动的骨干分子和成员感到运动是正确而且有效的,因此,媒体对于社会运动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a、通讯技术: 在运动成员无法面对面互动的时候,某些通讯方式对于集体行动就非常重要了。现代社会,绝大多数社会运动依赖于并被可利用的通讯方式所型塑。这类技术的成本 与便利性会影响动员的前景和公众对动员呼吁的反应。低成本电话技术的普及使得社会运动可以在短时间内动员大量支持者。直邮技术也被社会运动者广泛使用,Sabato 1981)详细描述了这类技术的使用,SMOs主要用之来募集资源和动员社会运动支持者。另一个用处是可以用来培训原先不支持社会运动者。直邮技术对于动员没有高度组织化的支持者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种技术更适用于持久性的组织而不是短期斗争。最后 HaddenSwan1981)发现如果直邮技术结合传教类电视节目效果更好。

b、大众媒体:电 视和报纸居于现代社会大众媒体的中心位置,因此,也成为社会运动努力吸引成员、诋毁对手和影响政府与一般公众的重要手段。媒体既可以被运动者也可以被反对 者利用,尤其当政府反对运动的目标时,更是如此。大多数情况下,运动不能指望用常规方法或者媒体编辑的同情来获得新闻宣传机会,他们必须尝试将潜在事件变 成新闻。新闻生产是一个互动过程,运动者必须证明新闻价值才能吸引媒体,这常常使得他们采用非法、暴力或其他极端方式来吸引注意力,但同时,这些行动方式 可能会使公众害怕,与当局发生对抗,减少支持。


2)微观分析:在宏观层次上,社会运动组织需要协调冲突需要与运动组织环境中其他群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但这还不够, SMOs必须能够保持成员的意识形态忠诚和持续的资源支持。

A、意义和意识形态的生产: 精英统治者掌控这公众话语的界限和主流意识形态,社会运动往往提供一套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的对社会事务的解释体系。电视这类大众媒体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分裂 与暴力,这给了社会运动者向公众灌输相反意义的机会。大学这类组织中的知识分子也可能散布一些非主流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传播可以像面对面互动一样发展 出一致同意,从而引发一致行动,社会运动的组织者如果要保持运动成员认知和意识形态的忠诚,就必须参与到意义和意识形态框架的建构中。

B、资源维持: 和其他组织一样,要维持运动就必须建立资源流入组织的日常机制。它可以从其草根支持者获取资源或从运动的外部受益者获取资源。从草根支持者获得资源是直接 的,但是当运动的草根支持者贫困无权,则这种策略受到限制。从运动的群众基础之外的团体获取资源也有其局限性,虽然运动外的精英群体可能拥有丰富的资源, 但他们可能对运动目标与自身利益之间的关联并不完全认同。这意味着其支持也是暂时性的和有政治条件的。运动组织只有使运动与外部支持者利益一致才能保证持 续的外部资源供给。

C、成员忠诚感的维系: 除了资源动员和吸引新成员,运动还必须努力维持老成员的精力和忠诚。如果运动的目标与成员的价值观不一致,就可能退出。维持成员忠诚不仅要靠意识形态还要 靠策略,很多运动参与者为了改变社会、政治和个人而参与到特定社会运动组织,如果运动组织不能履行其行动责任,就可能失去成员支持。

D、目标和策略的选择:社会运动组织运用其目标和策略协调宏观环境压力与微观的动员挑战,以吸引新成员、说服当局、压制对手和获得媒体宣传机会。在宏观层次,社会运动组织面对着众多利益分歧的组织。 SMOs必须运用策略平衡外部组织的压力与微观层次维持组织力量和生存的需要。Gamson 发现单目标社会运动组织比多目标社会运动组织成功率更高。另外,意图取代对手的目标更难成功。在策略使用方面,令人意外的是,使用暴力手段更可能达到目标。

E、社会运动的结果: 社会运动导致了相应社会政策的制定,或推迟某些公共政策改革。社会运动还可能影响到立法和政府政策的变化、公众观念的变化。还会使一批人进入社会运动者生 涯,也会产生反社会运动。社会运动中留下来的经验会影响到之后的社会运动。一些运动中的积极分子也可能进入政治体系,这些人可能影响社会政策以变相实现原 先运动的目标。社会运动还可能改变选举的形势。


问题二:请在上述28个影响因子中,结合你对中国社会中的社会运动或集体行动的了解,选择其中的3 个,进行具体的阐述:比如说,这个影响因素在中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其重要性如何?等等。

参考文献:刘能,2004 :"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可能性的理论分析"。《开放时代》2004 年第4 期:56—81

答:1、通讯技术的发展:通讯技术型塑着社会运动的形式、规模与速度、成员的理性选择、政府控制能力。以网络技术为例1 )形式: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运动往往表现为虚拟社会运动的形式,经由"话题讨论-虚拟行动-现实行动"的路径发展。网络上数以百万计的BBS 社 区、博客群、邮件组日以继夜生产出涵盖一切的话题讨论,这些话题经过讨论参与者兴趣素质表达能力、话题的现实重要性、政府的网络管制、参与者拥有的发表渠 道等因素的过滤而不断优胜劣汰,在各个主要虚拟社区引发热烈讨论的热点话题经由网友自发转载而爆炸式传播,这些热点话题中的一小部分由于其本身性质和特定 时机而发展成为虚拟的社会运动,进而引发传统媒体注意,影响到不上网的公众,并吸引更多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参与,虚拟社会运动发展成为现实的集体行动。典 型的案例就是深圳市民邹涛在"奥一网论坛"发帖倡议而迅速发展的"不买房联盟运动"。2)规模和速度:由 于网络的跨空间、全天候运行和光速传播信息的特征,使得具备相同利益和怨恨的人群能够迅速聚合,实际上使得人群的生态学分布对于社会运动的重要性在一定程 度上减弱了,这使得具备相同利益和怨恨的人群能够聚合到更大规模。"不买房联盟运动"的倡议贴在一个并不出名的论坛发出两天,参与人数就超过4000人,对于一个事先没有动员的运动而言,这样的规模和发展速度是相当惊人的。不久,该运动迅速在全国其他高房价城市自发成立相应虚拟组织,并且互相链接呼应。 3)成员的理性选择:由于网络的方便性和匿名性,使得运动参与成员的理性计算中成本和风险更小,因此,在虚拟运动阶段参与的人数会远远高于现实行动的人数。4)政府控制能力:尽管政府试图对网络进行管制,但政府管制手段的更新速度明显落后于技术发展速度,政府永远比网络最新技术的发展慢一拍,尤其对于网络精英而言,要找到和传播各种逃避政府网络封锁和管制的手段轻而易举。 RSS新闻聚合推送技术的发展使得对特定域名的封锁失效,数以百计的RSS订阅网站相当于信息中转器,政府无法封锁所有的信息中转器,也就无法实现其"净化"信息的目标。Google 这类公司对其用户的所有操作信息进行加密,政府的关键字防火墙无法过滤google邮 件中不喜欢的内容,加密的邮件讨论组的低成本获取使得运动策划者能够安全地传递运动信息。视频和图片分享技术的普及使得社会运动组织可以快速有效传播宣传 运动的多媒体资料,而目前政府的关键词过滤技术并不能识别过滤视频和图片中的"反动内容"。因此,通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大大促进中国今后 社会运动的发展。

2、政府内部的分歧:主要分为政府不同部门的分歧,以及各地政府的分歧:1)政府不同部门的分歧: 比如有关中国今年医疗改革的评价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认为医疗改革是失败的,而卫生部则认为医疗改革基本成功。其他有关教育改革、房价调控等问 题,政府内部不同部门也存在公开的分歧。这就使得有关社会运动有可能获得政府某些部门的默许甚至支持,比如对于"不买房联盟运动",宏观调控部门与国土资 源部就可能会有不同的态度,使得该运动获得一定合法性。2)各地政府的分歧: 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的国家,这决定了各地政府意识形态的开放性存在着较大差异,一些较为富裕的省市对于倡导同性恋权利这类社会运动 会更加宽容。中国目前政治体系内部虽然也存在着分歧,但这种分歧很少被公开化,共产党一党执政的合法性顾虑以及其靠运动起家的特点使之对于社会运动非常保 守,即时是一些不挑战政府的社会运动,如果发展超出了政府的控制能力,政府也会毫不犹豫采取强硬措施予以压制。共产党将其党组织附着在中国几乎所有社会组 织之上,而党组织要求对外以团结的姿态示人,这使得政治体系内部的分歧往往难以被外界捕捉,因此也很难被社会运动利用。"稳定压倒一切"的官员一票否决考 核制度,使得各级行政首领对运动采取一种封压再调停的处理方式,地方性集体行动难以发展成全国性社会运动。即使政府内部对社会运动存在分歧,也会被服从于 党组织领导的一把手抹平,使得这种分歧很少对社会运动产生实质性影响。

3、大众媒体:中 国目前并不存在真正独立的大众媒体,媒体和其他关键社会组织一样,被党组织控制着,实行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地方政府往往对当地媒体具有实质性的支配权, 这就从根本上排斥了媒体对政府的非善意批评,对政府非善意的社会运动自然也无法出现在大众媒体中。于是,对于一些彼此心照不宣的敏感话题,媒体往往集体失 语,视而不见。但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博客技术的发展,使得个人参与到信息的生产中来,这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政府对媒体的控制。但政府正在采取网络管制措施 (比如实名制度、网站备案制度、门户网站内容审查制度、关键词过滤制度)控制信息的边界。由于政府网络管制能力的局限性,网络媒体对于将来中国社会运动的 动员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了解最新奇的新技术、科幻、社会学信息:
http://4renminbi.com/2007
订阅本博客:
http://feeds.feedburner.com/woodphone
我的科幻小说《抽水马桶的秘密》:
http://www.cmfu.com/showbook.asp?Bl_id=60008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