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8

[转贴]白发送黑发:北大老师深情回忆80后北大高材生、阳光男孩夏冰

forcode:同宿舍一哥们和他是熟人,给他写了悼文,于是搜索孙夏冰,看到了这篇文章,又是一个英年早逝牛人。
http://www.qixianglu.cn/628962.html
[转贴]白发送黑发:北大老师深情回忆80后北大高材生、阳光男孩夏冰
 2008-04-12 01:07
一个向往太阳的孩子
永远的夏冰
苏卫东
夏冰敦厚的面容在我的眼前愈来愈清晰,他轻柔的话音又在我的耳畔响起。他个头不算高,但很结实。他的圆脸上永远挂着朴实谦和的微笑。他鼻梁宽阔,目光隔着镜片依然发亮,一看就不是普通人。他与我的谈话仿佛刚刚发生过……。
怎么也不能相信他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至今在我办公室的桌面上还摆放着厚厚一摞他去年2月份刚开学不久送给我的一套不知他何时何地买来的旧书,从 1948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力学经典著作Advances in Applied Mechanics的1-7卷。为表示感谢,我回赠他一本最新的国际理论物理中心编撰出版的纪念其创建40年的文集《成为科学家的100个理由》。确实,这本书送给夏冰那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初次听说夏冰的名字,是2002年秋季开学不久,北京大学湍流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佘振苏教授转给我一封电子邮件,探讨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计算湍流的问题,署名是"孙夏冰"。我当时极为震惊,因为一名才刚刚进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竟能思考研究生阶段才可能涉及的计算物理的前沿问题,他的学识和钻研深度已经大大超越了同龄人。
我与夏冰真正相识是从2004年秋季学期起,他那时已经转入物理系。在繁重的物理专业课程学习任务压力下,他仍然选修了我给力学系三年级本科生主讲的"流体力学",此课在力学系是著名的"硬骨头",而他一学就是一年,可见他对这门学科的喜爱,这令我特别感动。记得每次课他都坐前排,而且表现特别活跃,他是课上回答问题最多的学生。他还在最为忙碌(考托福、极重的物理和数学专业课、做"校长基金"课题等)的06年春季学期旁听了我给力学系研究生开设的选修课"湍流的唯象理论"。
夏冰在04年11月下旬主动跟我联系,希望开始一些科研训练。我当然十分乐意,从此我们开始了更深的接触。经过努力,05年春季他申请到北京大学校长基金科研项目,从事黑洞吸积盘X射线信号的统计分析研究。这是一个十分新颖的跨学科题目,因为分析方法是来自湍流标度分析方面的最新成果。项目由佘振苏教授和我共同指导,实际上主要是我来带的。经过一年半的努力,该项目在06年11月通过答辩,被评为"优秀"。此后,夏冰在忙于申请出国事务之余,又马不停蹄开始参加清华大学量子计算小组的讨论活动,并且准备在那里做毕业论文。
2007年4月上旬,他已经收到来自纽约大学、佛罗里达大学、杜夫特大学等著名学府的物理系和数学系的入学邀请以及英国剑桥大学的建议信。记得他跟我说想先去剑桥念一年理论物理硕士课程,再谋求进一步的深造。可惜狂袭而至的疾病无情地摧毁了夏冰的梦想,这一切实在是来得太突然了。真是天妒英才!  
在我与夏冰接触的两年多时间里,在我指导他科研和读书学习的过程中,夏冰与我帮助甚大。实际上,正是从他的校长基金项目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天体物理的新知识,开始真正对这个原先陌生的领域有所认识。在这段时间中,夏冰不时发来各种材料,包括数学、理论物理等方面的名家讲稿和推荐书目、书评,在 BBS和各类网站、刊物等不同途径撷取的最新科学报道,读书和学习经验,访谈材料,以及吸积盘、星际湍流和磁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科学论文,……。这些材料大都取自世界权威出版物或顶级科学家之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复兴流体研究","物理教育中连续介质力学",NASA工程师对飞机升力产生机理的新解释,从牛顿第二定律谈对"力"概念的理解,等材料,对我很有启发性,完全是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极好的素材。他发来的材料是如此之多,以至我在电脑上专门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孙夏冰推荐材料",集中存放这些资料。
记得2005年秋季开学不久,夏冰主动向我提出,可否每周固定时间见面谈话。我很高兴他能这么积极,就确定每周二的上午10点在我的办公室,每次大约半个小时。这种谈话的确是一种新的体验,以前还从未有同学这样做过。实际上往往谈话会持续到一小时。虽然我们谈得十分愉快,但现在想来,我懊悔超时有可能打乱了夏冰的时间表,特别是有几次迟到,让夏冰等了几分钟,实在是罪过。在我们这样的十余次谈话当中,问题主要集中在物理学前沿,包括流体物理的各类问题,话题相当广泛,其中有我们各自熟悉和不熟悉的,包括湍流,旋涡,液滴,气泡核聚变,布朗运动中粒子路径的可微性,电子的半径,量子力学中的概率和隐变量,黎曼假设,刘慈欣的科幻小说,甚至历史观。一次我让他带着笔记本电脑到我办公室工作,不经意间他瞥见桌子上放着一张"黑鸭子"演唱组的CD,马上同我谈到他也喜欢听,并向我推荐其它几盘CD,我们找到了共同的休闲爱好,真是十分惬意。
    
就在05年9月他给我回复的邮件上,他同时谈到了近一年来常常失眠和恶心呕吐的问题,并说被医生诊断为轻度神经衰弱。我不知那是否也是后来大病的先兆。如果那时能劝他做全面检查该有多好啊,可惜没有经验疏忽了。也许正是因为这次大意造成了永久的遗憾。
我感觉夏冰与他的同龄人,也包括同龄的北大学生相比,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极端热爱知识,崇尚科学。在大学里他除了主修物理类课程外,还修了不少数学和力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并在课余读了极多的各类书籍,不少经典著作他可能都浏览过。他平时广泛涉猎Physics Today、 Scientific American等著名期刊以及APS(美国物理学会)网站、三思科学网站等等,恐怕达到了一个优秀大学生勤奋阅读的最高境界,简直可称为"百科全书"。有一次我刚同他谈到庞加莱(H. Poincare)的生平,他马上说,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专家是李醒民;他还知晓很多著名的已故和当代科学大师的轶闻。他极为广泛的涉猎,渊博的知识,成熟的思维方式与敏锐的科学眼光大大超越了同龄人,这是我认为夏冰"堪称奇才"的原因。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次他曾跟我说毕业后想做科普工作,这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和高尚的情操。二是极端的主动和勤奋,独立思考,善于思考,勇于挑战自我的品格。其中独立思考这点恐怕也代表了北大精神的灵魂部分。他的主动性在我见过的学生当中是无人能比的。在我从教的十年内指导的几个包括校长基金、"泰兆基金"等本科生科研项目中,夏冰是唯一一个自己寻找题目的,与老师的沟通也是最积极的。他甚至每次来我办公室都是小跑着,可见忙到了何种程度。记得他05年暑假还在家中钻研我写的研究材料和博士论文,并来信质疑,纠正了其中一个笔误,令我十分感动。有一次他读到丘成桐在清华大学的演讲报告,其中丘先生提到了对曲线和曲面按曲率进行变动的研究,夏冰立即联想到流体力学中局部诱导近似(LIA)下孤立涡丝的运动正是由曲率推动的,他进一步提出可否研究面涡的类似运动来探究流体欧拉方程的新的不变量。我认为,面涡的运动虽然不由曲率演化来实现,但夏冰提出的这种观点是极有启发的,并由此想到在几何分析中除使用传统的热方程外,可否也使用流体动力学方程的问题。还有一次他在来信中提到对湍流信号除使用传统的傅立叶变换外,可否采用其它的变换,特别是采用具有时间分辨力,能够找出涡团的变换。这实质上正是子波变换(wavelet)的思想。在目睹了太多灌输和填鸭式教育出来的学生后,发现一个大学生竟能作如此深度和有价值的思考,我顿感无比欣慰,并思索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的问题。记得有一次夏冰向我要登在十多年前《数学译林》上的一篇著名数学家V.I. Arnold 给学物理的学生出的100道数学训练题。不用说,这些题目多数都很不简单。我仅仅在第二道题上就花了一个小时。几个月之后,他给我发来了他用英文完成的部分问题的解答,要我评论。我不得不说,他的表现令人折服。还有一件事情令人感慨。一般参加过本科生科研的学生在大四做毕业论文时为图省力,往往不再做新题目,而是将原来做过的项目再加以整理和完善即可。但夏冰不是这样,他在高质量完成校长基金项目之后,在毕业论文中给自己确定了一个更有挑战性的方向,是量子计算方面的研究,而且是到清华大学跟那里的老师做。可见他的活跃和敢于不断挑战自己的坚强意质。我想,他这种不畏困难,用最高水准挑战自我的品格代表了中国最优秀青年学子所能达到的高度,我并且相信这在世界范围内的优秀学子身上恐怕也不多见。
夏冰的早逝,使我失去了一位最好的学生益友,更使我国乃至世界失去了一个聪慧的头脑,一个未来的杰出人才,这实在令人唏嘘,心碎不已。我想他也为北大的青年学子们树立了一个标竿。我将在今后的课堂上向学生讲述他的故事,他热爱科学、传播知识的崇高追求和勤于思考、奋斗不息的精神,他敦厚善良的人品,他与病魔斗争的坚强乐观的态度,他独到的人生境界定会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志存高远、惜时如金、勤奋钻研,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
未来新技术和新趋势的种种可能:奇想录 http://www.qixianglu.cn
订阅 http://feed.feedsky.com/woodphone 读者QQ讨论群:11564958
读者讨论区——奇想家园:http://www.douban.com/group/forcode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