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24

forcode读书笔记:《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1

前天开始读罗斯诺的《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
作为林彬"社会学研究方法"课堂讨论的阅读材料之一。
下面是读书过程中的一些摘要和感想:

1、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作者死了,读者是决定一切的,一

部著作有它自己的生命。(中文版序P2)

2、后现代主义确实提出了某些重大的问题。(前言P1)

3、关涉我们存在和人性的最深层领域的诸多问题正面临着

危机,他们是: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所知道的东西,我们如

何考虑个人的努力和集体的渴望,进步究竟有没有意义以

及应该如何求的进步,如此等等。后现代主义对因果性、

决定论、平等主义、人道主义、自由民主、必然性、客观

性、合理性、责任和真理都提出了责难。它对作为未来社

会科学之深刻基础的诸多论题提出了异议。(前言P2)

4、作者观点:a、社会科学对于改善人类状况大有可为,b

、社会科学还有巨大潜力待挖掘,c、后现代观点对于社会

科学的发展有帮助。(前言P2)

5、元叙述(P5)

6、后现代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自由民主、女权主义、基

督教、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这类元叙述与巫术、炼金术或

原始崇拜相差无几,都是建立在不确定的假设之上的,它

们预设了所有的问题并提供了先定的答案、逻辑中心、超

验。后现代的目标不在于提出一组替代性假说,而在于表

明建立任何一种诸如此类的知识基础之不可能性。

7、后现代主义的吸引力广泛而多变,难以一一予以确定。

它的部分魔力在于,它的非封闭性和不明确性一下子吸引

住了全世界的得意者、失意者和醒悟者。部分地,后现代

主义或许是一代人的奢侈品,对他们来说,匮乏似乎已十

分遥远。这代人醉心于自由而不是必然,是个人而非群体

。这也许能说明后现代主义没有在东欧、中国或俄国得到

足够重视的原因。在那些地方,现代性的吸引力仍然是新

奇的,与现代性相应的消费社会仍有待于人们去充分体验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后现代主义只有在人们已经习惯于

现代性并把它视为理所当然之后才能兴盛起来呢?(P12)

(在尚未完成现代性的中国谈论后现代是否为时过早呢?



8、后现代主义也是绝望的产物,反映了西方知识分子处境

的广泛变化。70年代和80年代的学术研究着面临的是一个

极为萧条的就业市场,许多人找不到工作(Habermas 1986

:150)。自身的懦弱无能和安全感的失落,使他们再也无

法提供"证据以证明人们正在从事的事业是普遍正确的事

业,是绝对的真善美的事业"(Bauman 1988:221)

9、迷恋后现代主义的人并非均等的分布与社会科学的各个

领域。研究生和资历较浅的教员比在事业上一帆风顺的人

对后现代主义更感兴趣。

10、反人道主义

11、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消解,无物可以被断定为完全的在

场的或不在场的。(P29)(是否指,历史片段发生作用取

决于需要,比如武训,可能几百年都不曾有人提起过,但

在文革那个特定时期,被反复提及,作为政治斗争的道具

而使用,武训存在的历史时期并不因为相对民国时期更遥

远而被更少提及。同样,空间上,也许物理上非常接近的

两个村庄,因为分属不同国家,村庄中的人,即使是亲戚

,也会经历完全不同的生命历程,空间不只是物理意义的

,也是政治意义的。)

12、后现代主义者大多拒绝现代表象。怀疑论者认为,表

象在认识论上、方法论上和实质性上都是欺诈性的。他们

要求"表象的秩序"的终结,因为表象否认差异并导致封

闭。不过,一旦没有了表象,现代社会科学就成了问题,

比较分析就不可能了。(P30)

13、后现代主义的主流是悲观怀疑论调的还是乐观肯定论

调的?

14、后现代主义如此庞杂和自相矛盾,似乎根本不能称为

一个派别,而只能成为一种立场?

15、我们总是喜欢谈论各种有才能的或有天分的作家;其

实我们还应该对某些天才的或聪明的读者刮目相看。 米洛

拉德-帕维克引自Bruckner 1988:15
为了不至给通往文本的道路制造麻烦,作者最好在他完成

写作时立刻死亡。 Eco 1983b:7
(P34)

16、作者为顺序的安排而提出的任何"理由"都被抹去,

不存在让人诚惶诚恐的单独内容。不存在比其他解读更加

有根有据的唯一而明确的"经过深思熟虑的"解读。(P35

)(问题:那么对于那些需要前提知识的数学、物理等文

本呢?如果不按照顺序来阅读,根本就看不懂)

17、对作者权威的挑战还是很有意义的,作者没有必要自

以为代表真理,盛气凌人地来教育读者。

18、在解释某个文本时,遵从作者的意图可以作为强行注

入人们自己见解的一种掩饰(Dworkin 1983b:251,258)

,这时的现代作者仅仅成为一个权力工具而已。(P39)(

马克思这类作家,他们的言论被当权者用作意识形态教化

的工具)

19、作者概念只出现于历史特定时刻的某些领域。福柯考

察了作者的谱系并且认定在原始人中间不存在作者。原始

叙述是唯一地以口头传诵和集体复合为特征的。福柯把著

书立说设想成现代资产阶级试图为控制或管理作品而确定

责任的一个虚构过程。没有作者的话,那么当有麻烦的文

本出现时,惩罚该如何实施,或者法律责任该如何归属呢

?(P39)(既然后现代主义宣布了作者的死亡,那么后现

代主义对于版权制度是如何看待的呢?如果作者对于文本

没有特权,那么是否还有必要存在版权制度?)

20、后结构主义者认为,意义不是由"说者的主观意图和

愿望"所传递的,而是"制作它的作为一个整体的语言系

统"的产物(Jefferson 1982:87)。譬如,结构主义者

指出,在作者(教授)得到机构支持的情况下,这些机构

实际上"创作"了那些被制造出的文本,因为这些机构确

立并控制着著书立说活动的环境(Said 1976:40)(P40



21、文本自身超拨于个别作者之上,同作者的意图则毫不

相干。解读文本"同作者其人毫不相关"。作者所写的东

西一般来说不是他意指的东西(Derrida 1976:158)

--
最新奇有趣的新技术、科幻、社会学信息:
http://forcode.bloggerspaces.com
订阅本博客:
http://feeds.feedburner.com/woodphone
教育网BT下载博客正式推出,服务在校学生
http://4renminbi.com/edubt
我的科幻小说《抽水马桶的秘密》:
http://www.cmfu.com/showbook.asp?Bl_id=60008

没有评论: